中国礼品网(网址:www.+lipin+gov+.cn)成立于2012年,已稳定运营超过十年,为全国礼品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是资深老牌礼品行业门户网站。联系QQ:1852281952
帮助礼品公司快速搭建礼品商城!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礼业资讯 > 正文
  • 霍胜——石湾陶艺传承人

  • 中国礼品网 2013-06-29 02:11 责任编辑:孙亦宁
  •   导读:从23岁到石湾老字号“霍厚记”学艺,到70岁离开创作岗位,为石湾陶艺奋斗了大半生的霍胜,始终放不下石湾公仔。
  •   【中国礼品网讯】霍胜,81岁,1923年出生于石湾,1946年到“霍厚记”学习陶艺,1952年到广州人民美术社工作,1956年到石湾美术陶瓷厂,师承刘传从事陶艺创作,1983年退休后继续留厂创作,1993年告老还家后仍坚持进行陶艺探索和创作。
      
      从艺50多年来,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古拙朴实、细腻传神、内涵丰富的艺术风格。代表作有《讲家史》、《和合二仙》、《钟馗》、《班超》、《孔子》、《空城计》、《日月神》、《韦陀》等,其中有近10件作品分别荣获省、市级奖励,《三娘教子》等作品被美国著名收藏家施丽姬博士珍藏。

     

      霍胜晚年创作、经刘泽棉修复的一组“护法天神”,凝聚了陶塑老艺人和陶艺大师的心血。


       在石湾美术陶瓷厂有限公司,保存着一批“文革”期间集体创作的石湾公仔。至今,当年参与创作的作者,有的已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有的陶塑老艺人也早已退休了。霍胜是其中的作者之一,日前,记者在石湾一间普通的住宅里,走访了这位已年逾八旬的陶艺家。他虽然刚刚做过手术,身体有点虚弱,但一谈起石湾公仔,马上来了精神,仿佛回到了精力旺盛的青壮年时代。

     

      在国家提出抢救民族遗产时期,他发挥了老艺人的特长,将石湾传统陶艺保留下来。
      
      “我虽然从23岁开始就在石湾的老字号‘霍厚记’学做公仔了,但当时艺人生活潦倒,只能靠制作一些渔翁等‘洋庄公仔’维持生计。解放后,在国家的培养下,我才走上了专业创作的道路。”回首几十年的从艺生涯,霍胜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1952年他进入广州人民美术社,随后到石湾美术陶瓷厂工作。1959年,为抢救民族遗产,继承石湾传统陶艺,他经组织安排,拜著名艺人刘传为师,从此开始了陶艺创作生涯。
      
      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如痴似醉地吮吸传统陶艺的营养。潘玉书手法细腻、形神兼备的作品,刘传古雅朴拙、粗犷豪放的代表作,都成了他临摹、学习的对象,不少临摹之作几可乱真。
      
      采访期间,记者在中国陶艺大师刘炳的引领下,走进石湾美陶厂资料室,欣赏霍胜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临摹、创作的作品。记者一边观赏一边惊叹:多么生动传神啊!从潘玉书的《持杖罗汉》、刘佐朝的《李白》,到清代逸名艺人的《和合二仙》,都摹仿得维妙维肖。当中有一件霍胜早期创作的原作《讲家史》,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向稚气未消的小孙儿讲述旧社会的血泪史,神态逼真、凝重,引人深思。
      
      师承名家、勤奋好学,使霍胜打下了扎实的根基。他汲取各家之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古拙朴实、细腻传神、内涵丰富的艺术风格。1959年,他创作的《牵牛花挂壁》获得了广东省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奖;次年,他创作的人物陶塑《钟馗》、《班超》同时获得了广东省首届硅酸盐日用美术产品评比优秀作品奖。上世纪80年代初,他创作的《孔子》、《空城计》、《李冰》等人物陶塑,又分别在市工艺美术学会评比中,获优秀奖和创作奖。
      
      改革开放初,霍胜的创作进入了鼎盛时期。他精心创作的人物陶塑《三娘教子》,形神兼备地刻画了“三娘”望子成龙的内心世界,寓意教育兴邦的道理,受到人们好评,并被美国著名收藏家施丽姬博士珍藏。
      
      霍胜对事业的追求是执着的。1983年,年届花甲之年的他虽然办理了退休手续,但仍然留在厂里继续创作,直至年满70岁才离开创作岗位。从艺几十年来,他创作的《观音》、《和合二仙》、《孔子》等作品,至今仍畅销不衰。曾与他共事多年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廖洪标对记者说:“由于退休得早,霍胜没有评上高级职称,但在国家提出抢救、挖掘民族遗产的特定时期,他发挥了老艺人的特长,将石湾传统陶艺保留下来,成为以后发展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文革”的特殊岁月里,他与大师携手合作,为人们留下了一笔珍贵的艺术财富。
      
      “文革”十年,给石湾陶艺带来了创伤。然而,在这段特殊的岁月里,却意外地出现了许多大师和老艺人的合作作品。由刘传、庄稼、刘泽棉、廖洪标、黄松坚、刘炳等大师和霍胜等老艺人合作的《收租院》、《誓把屯昌变昔阳》、《3211钻井队》等大型组塑,被石湾美术陶瓷厂有限公司视为无价之宝,除了展览外,一直珍藏在公司的密库,交由专人保管。
      
      谈起这段历史,霍胜记忆犹新:“那时,我和大师们正值创作精力最旺盛时期,为了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我们深入厂矿、农村体验生活,满腔热情地塑造工农兵的高大形象。”
      
      《收租院》是集体临摹创作的陶塑作品之一。霍胜回忆说:“1966年,四川美院在北京故宫展出大型泥塑《收租院》,为了将这组作品以陶塑的形式保存下来,我和刘传、庄稼、廖洪标等大师到博物院精心临摹,奋战一个多月,将《收租院》以2:1的比例全套临摹下来,然后在现场制成石膏模,空运回厂制成全国首套大型陶塑作品,生动再现了《收租院》的故事。随后,这套作品被选送全省展览,引起轰动。”
      
      “文革”期间,为表现“农业学大寨”运动,霍胜和大师们深入到海南屯昌县生活了近一个月,集体创作了反映屯昌人民战天斗地、改造山区的大型陶塑作品《誓把屯昌变昔阳》;为表现“工业学大庆”运动,他还和大师们根据石油工人的先进事迹认真构思、反复提炼,集体创作了表现石油工人英勇献身、扑灭石油井喷大火的作品《3211钻井队》。尽管这些作品带有浓厚的“文革”色彩,但它突破了石湾陶艺的传统手法,开创了陶塑艺人集体创作的历史,促进了现实题材创作的发展。
      
      “由于霍胜的作品朴实而细腻,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在集体创作时,我们都乐意把作品的细节部分交由他承担。”回忆集体创作的日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泽棉介绍说。
      
      告老还家后,他仍坚持陶艺探索,在刘泽棉大师帮助下,他创作的“护法天神”终于出炉了。
      
      从23岁到石湾老字号“霍厚记”学艺,到70岁离开创作岗位,为石湾陶艺奋斗了大半生的霍胜,始终放不下石湾公仔。近10年来,他仍然在家坚持创作,把一批陶艺精品留给后人。


      上世纪60年代初,霍胜利用佛山祖庙维修的机会,爬上屋顶临摹石湾“瓦脊公仔”。他被这些生动传神的人物组雕吸引了,决心要将这些成套的、只能在屋下往上观赏的陶塑人物故事,变成单个的圆雕艺术品,成为人们案头的观赏品。随后,他借鉴传统“瓦脊公仔”贴塑技法,创作了《日月神》、《韦陀》等人物陶塑。这些作品不仅人物的衣饰、头饰和胸饰都以模印浮雕粘贴,层次丰富,立体感强,而且面部五官和神态的刻画细腻传神,克服了传统“瓦脊公仔”粗犷的缺点,深受海内外收藏家喜爱,并在1980年市陶瓷公司评比中荣获甲等奖和乙等奖。
      
      为了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中国礼品网(http://www.lipingov.cn)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全全礼品-全国优质礼品定制提供商
礼品行业加盟
杭州礼品定制,杭州礼品公司,杭州特色礼品采购定制,您身边的礼品顾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帮助中心保护隐私权免责条款法律顾问全部资讯意见反馈品牌营销文章投稿中小学生学习网中小学生学习网手机版




礼品商城
热线:0571-86169693 广告合作QQ:547089636
旗下资源: 中国礼品网  中国礼品商城  采购礼品
 浙ICP备13000449号